近期,消化内科成功完成一例食管近全周早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标志着科室在该技术领域达到市内领先、省内先进水平。
据了解,一名患者因上腹部不适,外院胃镜检查提示食管距门40cm处黏膜粗糙,活检病理提示重度异型增生,遂来医院就诊,完善检查胃镜检查提示食管距门齿约40cm近全周病变,FICE电子染色呈茶褐色改变,考虑食管早癌,CT未见明显转移,病理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符合食管早癌ESD治疗的适应证。

术前胃镜(距门齿约40cm处病灶)
但该患者病灶累及近全周、病灶长,手术复杂,难度大,术后易出现迟发性出血、狭窄等风险,经科室充分讨论后,决定行ESD治疗。


病灶病变长度约3cm,近环周,标记后行口侧、肛侧环周切开后,使用隧道法行近全周剥离,用时约1小时。
ESD术后第二日即开始口服强的松预防狭窄,术后1周患者未出现吞咽困难等不适,好转出院。嘱患者2月后来院复查胃镜,必要时给予内镜下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治疗。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在进行黏膜下注射后使用特殊电刀逐渐分离黏膜层与固有肌层之间的组织,将病变黏膜和黏膜下层完整剥离的方法,可以实现对胃肠道表浅病变的治愈性切除,在避免外科手术及保留器官的同时,对病灶进行切缘阴性的整块切除,主要应用于消化道早癌及粘膜下良性肿瘤的切除,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文图:肖安喜 审核:邱春雷 周臻 彭晓露)